能满足他口中条件的,不一定得是秦王,朝中大臣如李斯王绾等也能做到,是景昭先假设的要引荐他为官才有后续推理,但若是单纯的高官收集有识的幕僚呢?
锦衣玉食,赞赏敬仰,均能满足,不一定要是秦王亲临。
而且他严重怀疑景昭在文渊阁时已经发现了他和盖聂在隔壁,不然他不会说出认为大秦律法有所不足的话。
以景昭的段位,不可能看不出来扶苏是个傻白甜的事实,所以要赌扶苏会把他的话带给扶苏背后之人,可能性不大,而且万一扶苏反手一个举报,他根本没机会见到真正有话语权的人可能就被关起来了。
再观他出现在门口时景昭的反应,他先前便感到了怪异,景昭没有那种发现他人偷听时的恼怒,而是对他会出现的疑惑和不可思议。
是的,是对他,而不是出现这个动作。
就算是一开始那些有些阴阳怪气的话如今想想也有走程序,有假装表达不满的嫌疑。
所以,他和扶苏说的那些话只怕就是为了给自己听的。
说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表明他不像韩非一样倔,可以为大秦所用。同时也加固了一下他不愿入世的第一印象。
说自己周游列国,但从未到过咸阳,而一到咸阳便发文,表明他有意插手大秦律法。
最后,再抛一个问题引他出来,如此,景昭的戏才刚刚开始。
那家伙,分明前后说的话如此矛盾,但是因为第一印象卡在哪,他竟也给他绕到了思维定式里去。
景昭先说他什么事都关心,后又说他懒得当官,不愿留名青史。分明很矛盾的话,居然所有人都没有感到不对。
再者,他先表现了对时事的关心,搞得所有人都认为他有意入仕途,然后又说大秦这不行那有纰漏。
但是吧,他只是单单指出了不足,又没说解决方法,但是因为之前赵氏一案他写的文章实在漂亮,所以根本没有人怀疑过他是不是只单纯看出了问题而不懂解决,居然直接让他糊弄过去了。
一系列操作下来让嬴政越发庆幸捡到了这么个宝,结果又在嬴政抛出橄榄枝的的时候说自己厌恶官场。
这么个转折打的他措手不及,然后景昭又在让他以为他要坐地起价和真的对人生没有留恋之间反复横跳,让嬴政既渴望收下他,又担心他拴不住他,最后再理所当然的提出那个要求。
可是,如此一来,他才是百官之中和嬴政最亲近之人了啊。嬴政无比熟悉人的思想感情,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如此人才,只有自己知道,定会让人产生兴奋骄傲之感。
他若是今天没有想到这一层,日后只会更加觉得景昭才华横溢,更加宠幸景昭,到那时,他的情感已经偏向了景昭,此后景昭再要做什么就容易了。
包括,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储君。
嬴政当时只想到了万一这人日后当真要离开,也要让他把一身才华吐出来,所以才将扶苏安在他名下教育。
但如果这人从未打算离开呢?那是不是意味着他想借扶苏的手,达到他的一些目的。
假设他的所图非正道,会不会因为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所以文臣要骂也不知道要骂谁,最后,景昭达到了他的目的全身而退,而扶苏遗臭万年。
向上,获得国君信任,向下,控制储君。
果真,好手段。
嬴政越想越心惊。他这算不算引狼入室了?
如果景昭当真只是自己为人比较矛盾,那一切好说,嬴政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赏,但要是真如他所猜测一般……
嬴政眸光一凛,他自己招来的祸患,他自会处理干净。
他就不信,如果景昭真有狐狸尾巴,他能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