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雷深吸了口气,尽量的屏住呼吸,然后突然跨开步子朝楼下跑去。可他接连下了三楼,却不见任何人的踪影。再侧耳听听,脚步声没有了,楼道上下死一般的沉静。
看来是自己太敏感了,他吐了口气。回头却瞥见电梯间显示电梯正从13楼下去,他怔住了。很快,电梯下到了一楼,他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拨通了于志芮的电话。
“怎么了?”于志芮显然比他还要惊讶。
“我怀疑……有人跟踪我。”
“真的?”于志芮的声音明显地颤抖了一下。
“我也不确定。不过,你要多加当心。”
“你也是。”
“嗯。”童雷舒了口气,走到电梯门口,按下按键。
于志芮返回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是赶回来加班的。明天有个案子要开庭,作为原告的辩护律师,他的准备工作还未做好,甚至对案情尚没有认真研究过。
站在被夜色笼罩的办公楼前,他叹了口气,自语道:“今晚又得熬夜了。”
他用指纹打开楼梯门,进门之前他警觉地看了看身后四周,在等待身后的两扇玻璃门合拢之后他才走进电梯间,上了楼。
从着手调查姐姐于恬芮遇害案到现在,于志芮已经养成了凡事要提高警觉性的习惯。而且这种警惕性也是他刻意养成的。因为他曾在一本犯罪心理学书中看到,一名出色的侦探,除了周到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对周围事物高度的警惕性。他到不希望自己成为出色的侦探,但却是朝着哪方面努力的。不得不说,高度的警觉性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比如可以使他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劲的防御能力。就像之前童雷告诉他被人跟踪一事,这对他来说并不是新鲜话题。他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跟踪者的存在,只是跟踪者可能技高一筹,从未露出过行迹,让他的感觉只是停留在怀疑阶段。有了怀疑之后,他的警觉性又提高了一截,尽量不让自己的行踪或者手里的重要物证露出马脚或出什么纰漏。
一直以来,他自认为做得不错,但事实怎样他却是没有底的——跟踪者在自己身上是一无所获还是发现了什么。想到这里,他的心绪有些烦乱。但桌上大摞的文件又让他不得不提振精神,投入其中。
常加夜班养成的习惯,到了晚上,于志芮的大脑就会异常的清醒,效率也高。很快工作便接近尾声,打赢明天那场官司的信心也满起来。他伸了个懒腰之后,迷上眼睛准备小憩一会儿。可就在这时,一丝声响传入他的耳朵之中——是一种开关门的声音。他仔细辨别,尽管声音很细小,但他还是从中听出了熟悉的感觉——是洗手间的旋转弹簧门转动时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