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百年之后能留下的只有自己在这世间的足迹,以及对这个国家和百姓的贡献,人的生命区别在于其一生所创造的价值差异。”
轰,雷鸣班的掌声,不愧是祭酒,说话就是有含量。
“小友,这算是答对了吗?”
“对了。”李佑毫不犹疑的回答道。
仅仅是第一题便引燃了全场,围观的众人更加仔细的聆听起来,没有了一开始的喧哗。
“第二题老朽的问题是,南蛮多旱灾又该如何解决?”
略微沉思了一下后,李佑回答道:“有几种解决办法,不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其一,在多雨的地区挖掘大量的蓄水池,用来储水,以共干旱时节所需;
二,大修水渠,把水从富足的地区引流到干旱的地区;三,既然缺水,可以从节水方面入手,就比如灌溉,可以施行滴灌。”
“何为滴灌?”一旁的围观群众忍不住问道。
“滴灌,就如同它的叫法一样,用水滴灌溉,可以用竹子接起来,根据种的植物,均匀的在竹子上钻孔,就可以不浪费一滴水。”
“第四点,可以大量挖井,这点不是很推荐。第五点,多种树造林,改变环境才是王道,才是长久之计。我说完了。”
李佑话毕,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都在思考李佑的话语,这其中有大学问。
在这期间,隐匿在暗处的皇后朝着身旁的太监总管说道:“速把此子所答呈到皇上面前。”
“奴才这就去办。”
“小友当真博学多识,过了。”老先生满脸笑靥。没想到困扰百姓多时的问题,终于算是有了解决办法。
“祭酒严重了,小子不过多读了一些书而已。”
“小友,如今这算是一比一,这最后一局就需要诸位出题了。”老者转过头看向围观的众人。
围观的众人纷纷讨论起来,这最后一题又该如何出呢?才能显得众人不鄙陋。
一番讨论下,作为国子监二把手的司业代表众人说出了问题,“做出一句忧国忧民的诗。”
这算是什么题,这有难度吗?对于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李佑来说,这不就是送分题吗?
为了显得有难度,李佑不得不表现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忽然来了感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祭酒紧随其后做道:“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听到两人的诗句,有人觉得李佑的好,有的觉得祭酒的好,一时之间众人分成了两派,互相辩解起来。
“诸位,这局我以为平局,诸位以为如何?”
“平局!平局!平局!”
“老先生,看来我们是平手了!不过小的从心底佩服先生,晚辈终是取巧了。”李佑恭敬的说道。
“以李小友的学识,不应该只是做一位侍读。”
李佑与祭酒的对比,成为了国子监一时的热谈,李佑也自然而然的从皇子侍读晋升为皇子的贴身老师。
“二皇子,初次见面,多多关照!”李佑笑吟吟的朝着二皇子说道。
“李兄,见外了,如今你是先生,那我以后的课业是不是可以不用做了?”二皇子试探性的说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