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良辰

作者:渤海郡公 返回目录
    第378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良辰(1/2)

    挖出一窝富户地主不容易。

    特别在这灾年光景,富户地主便成了一个非常超然的存在,谁都想啃一口肉下来。

    说来罗云生他们找到这伙富户也不容易。

    能当上富户,就没有呆傻的。

    从去岁隆冬开始,富户地主是最先瞧出气候不对劲的一群人,当然,有经验的老农也都看出来了。

    不同的是,农户对老天没办法,但地主有办法。

    囤粮,转移粮食,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凡地主门户,不论任何年景,家里的粮食总不会缺少的,听说过灾年饿死的农户,但有谁听说过灾年饿死的地主?

    任何时候地主家里都不缺粮。

    而到了灾年,自家庄户人心惶惶之时,有良心的地主不用等朝廷的赈济,他们会主动给农户发放赈粮,积德行善的同时,也给自己攒下人品和声望,哪怕是最没良心的地主,为了防止自家庄子的农户造他的反,也会迫不得已给农户减租免租,意思一下开个善棚之类的。

    当道德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再恶劣的人终归也会露出善良的一面,不论情愿或不情愿。

    当然,赈济农户的粮食只是小部分,地主家余粮真正的大头还是牢牢把控在地主手里,而且他们会在灾年即将到来前毫不犹豫地把粮食转移出去,山里挖个洞,地里挖个坑什么的,灾难面前,地主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肚子,留存大部分的粮食以待来年再起,像过冬的松鼠似的,在冰天雪地即将来临前,先把松子和坚果藏在树洞里,有多少藏多少。

    这就是罗云生要找这群富户地主的最大原因。

    禁卫们找到这窝地主不容易,当大规模的农户变成了难民,并且大批朝长安方向迁移逃难时,地主们早已跑了个精光。

    一个聪明的群体,凡事料先是必备的素质,当然不会把满仓的粮食留在家里等人来抢。

    粮食转移了,地主们也携家带口转移了。

    禁卫们找到这些富户地主的地方很有创意,居然是在一座名叫慧空寺的庙里找到他们的。

    因为灾年,寺里断了香火,这座寺庙原来的和尚早已脱了僧袍作鸟兽散了。

    不知哪个逃难的地主无意中发现这座庙,于是灵光一闪,计上心头,索性穿上僧袍扮成了和尚。

    一个假和尚还不够,地主还想办法通知了别的地主,三个和尚没水喝,但四个五个和尚就不一定了,一个传一个,这个消息飞快地在这个仅属于地主的小圈子里传开,于是三四十个地主全都上山当了和尚,短短数日之间,这座荒废了的寺庙居然形成了鼎盛时期的规模。

    所有人统一剃了光头,一个个装模作样在大雄宝殿里打坐念经。

    不仅如此,听说这群地主每天居然还坚持做早课晚课,并且和正常的和尚一样吃斋,绝不沾半点荤腥。

    至于各家地主的家眷子女们,则被藏在寺庙后山的一个山洞里,终日不准出洞。

    不得不说,聪明人确实是聪明人。

    在这个信仰昌盛的年代里,神与佛还是普遍被世人所敬畏的,和尚僧人是佛祖派在人间的代表,难民们再饿也不敢冒着世世代代轮回为畜的风险去打和尚的主意,于是很多难民敲开山门,看到里面念经打坐的和尚后,终究还是彬彬有礼地离去,无一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仙帝重生当奶爸 孟玫瑰 秦羽秦雨凝 阮软 上官婉儿 穷小子?富二代 苏宛沈卿 云子猗 贾明德 养成游戏降临:直播氪百亿成神

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