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千里来相会(1/2)
清除野利家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成,李元惜便不能再被元昊扣留。早在李元惜被刚浪陵绑架那日,种世衡便向庞藉递上急信,两人联名上表,遣斥候急送东京,由赵祯放旨施压元昊,索要李元惜。
消息传到京城是在下午,赵祯传召几位重臣入宫,商议着如何在这份催要李元惜的圣旨中,表达出和谈之意。圣旨拟毕,当夜斥候便又启程,急送延州。
待由宋使传到元昊手里时,李元惜已经在监牢里度过了十几日时光。元昊仿佛一夜之间记起李元惜乃是大宋长公主义妹的身份,代表着大宋皇家,不能怠慢,因此放出李元惜,厚礼相待。
今日宋、辽、夏三分天下,大势已成,宋奈何不得夏,夏奈何不得宋,纷争三年,只好讲和。
李元惜出西夏王宫时,雷照等一千余人已经在外等候,元昊下令军中不做阻拦,所以两军并未发生冲突。
雷照特备了驾马车,接到李元惜便返宋而归。
李元惜撩起车帘看去,那烈烈日光下,驰骋在自己左右的,好一队威武将军。
三年前,她接纳这些青衫子时,万没想到将来有一天,他们会陪她,驰骋在大宋最危险的疆域上。
穿过大宋边境时,多少将士都在迎候,欢呼雀跃,李元惜在这半个多月所受的苦痛,便在一瞬间被抹除了,换来的只有激动。
回到延州知州府,李元惜即将元昊所作文书拿出,文书中,元昊亦表达出与宋朝讲和的意愿。
然而,文书中语意甚是倔强,有云:“如日方中,止能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等语,庞藉不敢自作主张,将文书封好,飞报朝廷。
三年征战,朝中上上下下都已经厌兵,赵祯诏令庞藉向元昊回复文书,准许和谈,前提是元昊必须“稍从恭顺”。
于是,庞藉与元昊两处文书频繁往来,元昊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认大宋皇帝为父,此中,‘曩霄’是元昊新改的名字,‘泥定国’是立国意义,‘兀卒’是他的称呼。
换言之,元昊还是要赵祯承认他西夏立国。赵祯不许,谕令元昊称臣,方可议和,不得说什么兀卒,什么泥定国。
在讨价还价中,西夏提出,如果要元昊称臣,宋必须仁恩遍覆,每岁赐给若干。
赵祯准许,诏命张士元、王正伦等四人,西行与昊妥议。
然而,元昊狮子口大开,要的岁币比辽国还多,所幸宋夏刚经历战事,的确有了震慑元昊的条件,议定按年赐给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元昊称臣立誓,不得渝盟。
这一来一去,颇费功夫,李元惜也在延州、兴庆府间,随同使臣来来往往地奔波,以促和谈,对于京城中的小左、孟良平等,只能互通书信来寄寓思念了。
冬去春来,待到宋夏终于达成和谈协议,已经又一年。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