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论势(1/2)
自素贵妃死后,康德显得很悲痛,并且数次在太后面前痛哭不止,大概是素贵妃死后的惨状深深刺激了他。
作为皇帝的结发妻子,惨死在宫婢的拳脚之下,也许是皇家无法洗涮的耻辱!也是康德无法洗涮的耻辱!
用他的话说:素凝身为朕之结发,却受尽宫婢阉人的折辱而亡,朕素以仁孝示天下,又何以面对天下苍生?
康德为此还下了诏令,宫中若有以下犯上者,无论情节轻重,一律杀无赦!
贵妃大丧办的很隆重。这位生前郁郁不得志被康德忘得一干二净的女人,死后却得到了无上的荣耀与尊崇!
在蓿华眼里,康德已算不得有着无限威仪的九五之尊了,像个挟私报复敢做不敢当的泼皮无赖。
最让蓿华心寒的是,康德自始到终都没有因为对素凝的冷漠有过半点追悔的态度。
最为可恨的是,经过证实,康德确实只是想杀曾经在望月楼伺候过素凝的那些婢女太监。
也就是说,在被剐的一百七十三人中,最少有一百人相对来说是被冤杀的!她们就如素娥一样,只是在望月楼伺候过别的主子,与那素美人没有一点关系。
而那些曲解圣意的太监及侍卫,却没有受到什么惩罚。
按他们的话说,他们有职责就是奉命行事,绝不敢揣摩圣意。
在望月楼呆过的,就是在望月里呆过的,与是不是侍候过贵妃无关!
康德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反而在太后面前,偶尔叹诉:误杀这许多人,也许正是天意。也好,算是对素凝的补偿!
自此以后,蓿华突然成熟了很多,甚至面对太后与康德时那种初时的拘谨也没有了,很多时候说话做事就带着三分看破生死的慵懒与随意。
其实是蓿华对皇家的那种敬意与膜拜之情不复存在了。
但太后还反更加喜欢与器重她。
这是一种微妙的关系,蓿华越是放开,越让人觉得她忠诚可信。
蓿华开始深深潜藏自己的心机。
在她眼中,这场贵妃惨案的背后一定有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
若是没有幕后的主使人,为什么素凝的惨境竟深锁一隅无人知晓?为什么下人奴婢就可以对她随意背弃凌辱?又为什么她不曾走出望月楼向康德做过控诉?还有嫣晴曾经提到的明帘,那个女人究竟在曾经的宫斗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让嫣晴含冤莫明深受其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