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兔子肉虽然是比不上猪肉,可也是肉,物以稀为贵,只要愿意拿出去换,就不可能换不到钱。
而经她刚刚那么一招呼,这兔肉更是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些日子好过的人家,谁会不心动呢?
何况,不只是兔肉,还有兔皮呢!
很快就有人上前询问,杨妙华更是卖力宣传,什么“过年走礼有面子啊”什么“兔肉吃了有营养啊”……各种漂亮话那是信手拈来。
引得那些人又呼朋引伴,还真有九队的人过来了。
只不过,大家的意见都是太贵了,虽然心动,但仍不肯放弃,都在那里讨价还价。
杨妙华虽然做好了杀价的准备,毕竟会杀价的才是真正的买主。但她也坚守底线,至少,得把欠的工分补齐才行。
如此一番,还是有些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兔皮虽好,可也不是人人都会硝皮子。杨妙华又不肯让价,那对他们就不太划算了。
毕竟,过年时候一包白糖走亲访友就已经顶有面子了,而一包一斤的白糖也不过七毛钱,虽然还需要糖票,实际上会更贵,但只看钱的话,还是觉得这兔子三块多不值。那一包糖能吃许久呢,还不费那什么大料下那许多功夫。
最终,两只兔子竟然还是落回了孙大山手里。
本来还是彭五婶儿先按捺不住,杨妙华都快和她定下了,结果她来个先把她家的工分抵了再算剩下的钱的操作——她家就是工分富裕的,生产队钱粮不够,这么算下来确实还欠着她家工分没给够。
可杨妙华哪里能同意,这么搞下来那不还是黏黏糊糊的?到时候别人不敢招惹五婶儿,不跟她家撕扯,肯定又要说她杨妙华一家的闲话。
所以最终还是给到了孙大山这里,孙大山会硝皮子,这两只兔子能被他最大化利用。即便如此,他也仍是狠狠压价,只肯给三块三毛六分,绝不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