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自立六十八

作者:商商子 返回目录
    第323章 自立六十八(1/2)

        在去冬到春天的这五个月里,塔科夫附近的州一直在进行田地分配的工作。

    三个月的期限过去了,但仍有不少公爵、亲王和伯爵拒绝前来塔科夫觐见,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动用武力。

    然而,这些反抗行动最终都被证明是徒劳的。

    青阳县主的军队实力实在是强大,这些反抗者根本无法抵挡,只能选择臣服或被征服。

    通过几次严厉的惩罚来警示其他潜在的反抗者之后,鹰国最富裕的十个州最终选择了臣服。

    这些州的领主们,面对青阳县主的强大威势,即使有些地处偏远,也不得不千里迢迢地赶到王都归降。

    薛杉杉目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直接管理那些或贫瘠、或寒冷、或遥远的那些州。

    除开十州外,她的策略是接受那些愿意臣服的领主,而对于那些暂时不愿意臣服的,她选择了暂时不予以追究。

    由于鹰国的隐患已经基本消除,并且建立了一个相对坚实的统治框架,薛杉杉准备回去了。

    在大半年的小规模战争中,她不仅没有损失太多的兵将,还利用这个机会在鹰国十州各地扩军,总共扩招了三十多万的鹰族士兵。

    在薛杉杉忙于收拢鹰国各个州的大半年时间里,她攻陷鹰国王都的消息也陆续传到了鹰国的两位盟友那里。

    戎国与鹰国的地理位置紧密,戎王对于薛杉杉在鹰国的进程的了解,要远超过夏皇。

    当他在鹰国的探子传来消息,说青阳县主距离塔科夫仅有四百里时,戎王当时便认为,鹰国可能保不住王都了。

    他之前不断地向多尔堡边界派遣援军,力求冲破青阳县主的封锁线,为鹰国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即便得知王都已经陷落,他依然坚持不撤军,只为了确保青阳县主的大军无法轻易攻破戎国的本土防线。

    然而,这样的坚守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鹰国王都的陷落,约翰一世失踪,沙阳府战线的鹰国军队迅速失去了组织,变成了无序的撤退,从而使得青阳县主能够调动更多的兵力前往多尔堡前线。

    特别是在春天,沙阳府将四分之三的兵力集中到了多尔堡,使得多尔堡战线立刻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的心腹不得不劝他:“大王,我们必须要做好撤退的准备了。”

    多尔堡前线的战事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反而是在徒劳地消耗着戎国已经不多的军力。

    戎国内部许多贵族对此早已感到不满。

    青阳县主在鹰国的行动异常顺利,不仅没有被鹰国所阻碍,反而逐渐控制了鹰国的大部分领土。

    照这样的趋势,一旦青阳县主在鹰国的战事告一段落,她就能把更多的精力转向戎国。

    戎国在多尔堡一线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但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险要的地形可以依靠。

    如果继续在这里耗下去,很可能会把所有的兵都赔进去。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就败北了。

    戎王很清楚如今面临的困境,内心的焦虑也越来越重。

    他曾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现在面临的形势,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之前在与青阳县主的战争中失败,虽然失去了一半的领土,但戎王仍然怀揣着雄心壮志。

    他坚信,自己有了轰天雷后,总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赢回他心爱的女人。

    但这次的围攻并没有任何一方从青阳县主那里占到便宜。

    他已经倾尽全力,但仍无法扭转败局。

    如果继续与青阳县主僵持下去,只会给他的戎国带来更多的损失。

    戎王的眼中布满了血丝,哑声道:

    “撤军吧。”

    他打算撤到向山以西的地方,那里地势崎岖,山峦起伏,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山脉来保护他们剩下的军队。

    这样的撤退虽然不容易,但也是为了将来能有机会再次发起进攻,保存自己的实力。

    撤军当天,他叫来了一名亲信士兵,吩咐他把一封信交给夏皇。

    现在,鹰国的西部和南部边境还没有完全被青阳县主控制,他还可以通过这条路线和夏国进行联络。

    信封里装的是轰天雷的配方,但不是最顶尖的配方,而是比目前他的威力最大的版本稍逊一筹的。

    戎王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这个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完蛋!穿成年代文女主的极品大嫂 结婚当天,竟被准新郎当众放鸽子 寒门败家子 她把男人玩成了上位工具 贫道的人生,一眼望不到头啊 一号强龙 四个老怪物,养出一个大恐怖 让朕重生,是为了救秦? 快穿三岁半:小奶团又凶又萌 拥有一切从钓鱼开始

逃荒之我的公寓可重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商商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商商子并收藏《逃荒之我的公寓可重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