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攀登高峰离故乡(十二)(1/2)
第二十三回 如梦如幻的佳人深情
赵德昭的小三元,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欢乐。而且,他还是廪生了,有地位、有俸禄了。
廪生在府学的地位最高,即使是学校的教官,也必须颇为客气地称廪生为斋长。经济上官府也给予补助。给廪生月米一石,且规定学校要给廪生提供免费的住宿,让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完成学业,以便顺利参加乡试。同时,廪生已经有五十亩免税田了。
科举考试在报考程序上十分严格,不仅要祖上三代身家清白,而且还需要有人担保。这个担保人也是廪生,按例给童生作保可以收取一定的好处费,这也是廪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次是政治地位较高,见官不跪;犯法地方官无权处置,要报省学政处理……因为廪生的考取相对困难,多是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更为关键的是,廪生录取向来严格,有规定的名额且数量普遍不多,有物以稀为贵之意。
廪生的另一优势是可以择优录取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学习,享受更高等级的教育。被国子监录取的生员叫岁贡,这很好理解,是地方上进贡给朝廷的备用人才。但这不是正途,而且不能再考举人、进士了。
增生就没有这些特权,却又高于附生,因此在考核、补廪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增生没有财政补助,不给月米也不提供住宿,很多都是在家完成学业,一般不进入当地的学校学习。
附生,就有点类似后世家里有钱、考不上大学就花钱读大学那样的了。是府学的重要收入来源。秦员外就可以买个附生,但他耻于这样做。
当然,赵德昭绝不会去国子监,那样断绝了上升之路。
赵李氏还是摆了几天宴席,广请熟人。赵德昭以为自己人缘薄,不会有多少人来;没想到除了青龙帮,其他来巴结的人络绎不绝,收礼收到手抽筋了!
街坊邻居,都尊敬地称呼赵德昭为“赵老爷”,再也不敢提“呆霸王”三个字了。
最后一盘点:净收入五千两银子!赵德昭还是回绝了赠送田亩、宅子、丫鬟、仆人……
就是媒婆,也差点把赵宅的门槛踏破了。
赵李氏大大地风光了一回,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她喜滋滋地想给儿子做一年四季的秀才服,李四娘笑话她道:“小姐,小少爷马上就要参加乡试,就是举人了。你给他做那么的秀才服,给谁穿呢?”
赵李氏猛醒道:“对呀,小三元肯定是举人呀。好好好,四姐,我们就直接做举人服吧。”于是两人兴致勃勃地购买棉布、棉花、纱布、绸缎、丝线……在家里做起了举人服。
成了廪生,其实根本用不着去府学,因为教授教不了他们什么。那只是个流程、形式而已。当然,赵德昭还是去拜谢了童恩伯、孔允达等,转手送了很多礼出去。
对于赵德昭的科举之路,他心里明白:起到最大作用的其实是许文祥、许伯伯、许知府!没有他的指点,县试参加不了、就没有后来了;府试是他点的案首;院试是他操办的,还事先把他带去听曹霑芹讲课、受益匪浅。
所以,他准备专门抽一天的时间去拜谢他。
这天,赵德昭正写好送给许伯伯的诗作。锦儿进来道:“有个小姐姐在门口,说是许知府请你去茗香书屋一叙。”
赵德昭赶忙出来,见是一个落落大方的使女。
她一个万福道:“秀才公,我家老爷去茗香书屋买书,忽然想起了您,就让我来请您了。”
赵德昭不敢怠慢,拿起诗作,跟着使女就走。
茗香书屋不光是出书、卖书,它后面还有一大片土地,建有高级会所、茶楼、酒楼,是文人雅士最喜欢去的地方。
使女带着赵德昭来到后面一座小独院,敲了敲门;里面开门,又有个使女出来一个万福道:“请德昭公子进来吧。”
进入独院,赵德昭闻到一阵沁人的幽香,甜丝丝的,真好闻。使女推开房门,赵德昭进去,发觉是个小小的客厅,装饰淡雅中显示低调的奢华。一个案几,两个锦缎蒲团,一个大花瓶插着红艳艳的桃花。客厅后面应该是个小小的卧室。
案几上有精致的茶壶、茶杯。使女跪坐,斟茶、双手奉上:“我家老爷遇到熟人,一会儿就来。请德昭公子品茶。”
赵德昭接过,嗅了嗅:好香!他仔细品茶,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喝了五杯。
那侍女察言观色,见赵德昭脸色红扑扑的了,于是站起来一个万福:“奴婢去请老爷。”她先燃上一炉檀香,轻移莲步出去了。
茶水在肚里发酵,赵德昭感觉一股热流从下腹部涌上大脑;那檀香,也吸入肺部,一股欲望开始遍布全身。他呼吸开始急促起来,热血沸腾、原始的欲望渐渐高涨,急需一个散发的渠道。
他的大脑开始失去判断力,整个人浑浑噩噩而又生机勃勃,就像地震形成高高的堰塞湖,即将溃决!
这个时候,卧室的们悄悄开了,赵德昭看见一个娇小的倩影,身穿薄薄的、淡红色的轻纱。轻纱里面是如梦如幻如象牙般洁白的少女。
赵德昭神智已经不清明了,他困难地咽着唾液,呆呆地地望着那道美丽的风景线。
女孩莲步轻移,来到赵德昭面前。一双玉手环住赵德昭颈背:“德昭哥哥。”甜糯的嗲音像催化剂荡入耳中。
“你是,茹儿?”赵德昭还是认出了她。
茹儿甜甜一笑:“德昭哥哥,你还认得我呀。今天,茹儿在这里,就是属于你的。”
这句话“轰”的一声在赵德昭脑海里炸响,他浑身颤抖、兴奋起来。而茹儿,身上的轻纱悄然滑落,那玉雕一般的身体,完全展现在赵德昭眼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