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攀登高峰离故乡(八)(1/2)
第十五回 府试漂亮的八股文
由于今年皇恩浩荡,加了恩科,科举考试显得紧凑起来。原本四月进行的府试,提前到三月初三进行。也就是说,县试结束还不到一个月,府试又开始了。
感谢古大侠,感谢茗香书屋,赵德昭又有了钱,给童恩伯、孔允达、童大荣送了厚礼。他的廪保互结自己压根没花心思,童大荣就办妥了、包括好的座位。
府试要连考三场四天,分贴经(记诵)、杂文(辞章)、策论(政见时务);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要考两天。
所以,赵德昭临考前一天晚上,又服用了元气丹,然后药浴。
和县试大不相同的是:考生不用背考篮!府试除了考引(即准考证)之外,其他东西一律不得带入考场,笔、墨、纸(草稿纸和贴纸)、砚和食物、饮水等全都由考场统一提供,过夜用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
府试由知府主持,另有四名随机抽取的其他府的教谕做副主考,由府学的教授、训导负责监考。在府试阅卷过程中,主考和副主考有明确的分工:去留在副主考,高下在主考。也就是说,副主考在近万份(糊名)考卷中筛选出优秀考卷给主考官,主考官则在筛选的考卷中最终确定录取的考生,并确定最终名次。
贡院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考场为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一百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号舍),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府试、院试都在此进行。
头一天,三月初二,作为主考官的知府许文祥,还有副主考(阅卷官)、监考官全都提前一天进入考棚。此后起居都禁锢在考棚之内,不得外出半步,也不许接待来客,直到考试全部结束。同样是为了防止考生请托、徇私舞弊,也是“考试回避”。
三月初三,考试当天,贡院在早上寅时(三、四点)鸣放一发号炮,称作“头炮”,也就是提示已经在等候的考生做好准备。卯时(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后放第二炮,考生离家赶赴考场,考场入口鸣放第三炮,等开门后考生一起进场。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千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
由于春暖花开,士子们穿的衣服都不厚了,所以检查很快的。只要求解开衣袍、脱鞋帽,人呈一“大”字接受卫兵搜身、检视衣服上有无字迹等。赵德昭穿的素色单袍,夹带都不可能;又很配合,所以很快过关。
接着在数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进入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场。
知府许文祥身着官服,带领副主考、府学的教官(教谕、教习)、廪生到场点名。这时,作为廪保的生员要站到各自担保的考生身边,确认是本人无误。
点到赵德昭时,他惊讶地发现:知府大人对他微微点头、居然就是许伯伯!不过他不能过于惊愕表情,完成流程后就在执灯小童的带领下按考引(即准考证)寻到自己的号舍。
考场的号舍分为东西两侧,按照千字文的顺序分列,同一列中以数字确定座位。比如“东寒字十三”,是指东侧寒字一列中的第十三个座位。赵德昭是西宙字十七号。此时,办事员需要记录童生的座位,制成座号册,便于检查某座位的士子叫什么名字。府试的答卷上不写士子姓名,提交时只写座席号,审阅答案后必须对照座位和姓名。
这个号舍可比县试好多了,至少不需当“装修工人”。
第一天考试内容是贴经,主要是默写和填空题。按指定段落默写、填空,这一方面即可考记忆力,又可考书法。内容基本上是《孝经》、《论语》、《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道德经》、《南华经》、《易经》、《尚书》、《公羊传》、《毂梁传》、《金刚经》……中选取。
试卷发下,赵德昭略一浏览——密密麻麻三百道题!有的还要求整段默写;最变态的是要默写庄子的《胠箧》,这个题目太偏、量也不小。当然,里面有一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很有趣,赵德昭恰好背过!怪不得要考一整天;如果记忆力稍差,根本完不成!赵德昭电脑似的大脑飞速运转,很快答案就一一在脑海里闪现出来了。
为了保险,赵德昭还是在草稿纸上过了一遍,才用王羲之体(县试、府试、院试要求笔迹一致)誊写上试卷。就算赵德昭记忆力变态,还是花了大半天时间;临近终场交卷都不到半个时辰了,其他考生就不用说了。
答题用纸上有填写姓名的贴纸,称为“浮票”或“浮笺”,贴纸与封面接合处按有三个印章。考生揭下浮票自己保管,只提交写有号码的答卷。日后成绩发表时,合格者通过提交浮票证明是合格者本人。
每场考试,考生都不得出考场,但每天可以休息三次;会有人送来饭食和清水,也可在专人的引导下入厕。要交卷时,考生也只需要拉动身边的小铃,便会有两人过来糊名,然后将考卷放入匣内,并收走笔墨等物,之后考生便可休息。
看看已到申时中(下午四点),赵德昭拉铃、交卷。然后如厕……去考生休息室,这里居然像茶馆一样热闹。他在里看到了很多熟人,包括县试前拔、特别是赵德芳!还有其他县考生。至于黄周月,已经被自己的叔父“黜落”了。
现在,赵德芳明面上已经不敢招惹赵德昭了,人家是县案首!比他高两个名次呢。当然赵德昭也不会去奚落赵德芳,没必要。两人宛若路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其他几个前拔带着羡慕的表情来与赵德昭攀谈,赵德昭和他们分享了一下考试心得,气氛很是和谐。
一般来说,他们前拔获得“童生”是没问题的。只是赵德昭已经事实上获得“秀才”的功名了。
回来等了一会儿,饭食到:肉包子和青菜豆腐汤!还算可以。
晚上,赵德昭披着考场提供的棉被,照例盘膝打坐炼气,默念“浩然之气”配合。
经过和韩红拂绝壁对练,他的修为境界提升得很快,现在已经开始冲击第六条经络第三道关口了!如果其他修炼者看到赵德昭的进度,特别是他能在科举考场上突破,一定哭晕在厕所。就算是韩红拂,赵德昭那么细心地指点她、死命地陪她对打,第六条经络第九道关口仍然还没突破;眼看着她的小丈夫突破就像喝白开水似的、就要赶上来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诚不我欺也!
深夜,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赵德昭好似没有感觉。但有的体弱的考生就惨了,咳嗽声、打喷嚏声、呻吟声……不绝于耳。考场还算是贴心,有汤药提供。
第二天卯时,锣声一响,考生归位。接着发下考题。第二场考杂文,主要包括一些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考生的书法和习作能力;当然缺不了试贴诗。
现在正是倒春寒,大家都穿着单衣,感觉还是很冷。有的考生感冒发作、瑟瑟发抖,写的字都扭曲了,他们这一届的科考之途基本上结束了。
赵德昭一看考题:总共六道题,要模仿朝廷、省、府等下的政令和反过来这些地方政府向上极上的表章。这些内容,在父亲赵建文的遗作里倒是不少;虽然题目不一定相符,但格式却是一样的。赵德昭在心里面,琢磨着如何把韵律感有机融入;打草稿写表章很容易,但融入韵律感却费了好大功夫。
试贴诗这次却出了一道题画诗。卫兵举牌游行:牌上画着似乎狂风大作、一株傲然屹立于悬崖边巨石威压下不屈的苍松。旁边写道:四言绝句——咏松。
赵德昭略一沉思,一挥而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时赵德昭听到誊写提示铃声,才凝神静气,在正式试卷上以流畅的王体抄录。最后检查一遍,确定无误,才拉铃交卷。此时,太阳落土,全部考试时间截止。
冒雨赶往休息室,遇到了前拔们。其中第四名汪康年和第七名胡金堂最为热络,虚心向赵德昭请教策论如何写。
“案首,策论要写八股文。这个破题,很是考人。在下欲请教,案首破题的心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