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纨绔少年的浪子回头(四十八)(1/2)
第九十五回 亲人的悲剧
走在大街上,赵德昭总感觉少了个什么东西。他一时没有想明白,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
来到小食摊前,赵德昭对老板娘道:“喂,老板娘,你知道我丢什么东西了吗?”
“嘿嘿,德昭少爷,我哪知道你丢东西了?要不要来个炒粉?很便宜,五文钱一碗,很好吃的哟。”老板娘陪着笑。现在赵德昭没有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坏事,大家对他观感也好些了。
“也好,来一碗。”一串铜钱飞过、赵德昭忽地拍腿大叫:“我想起来了,好几天没看见唐牛儿了。”
老板娘一愣,边装炒粉边想了一下,恍然大悟道:“是的了。我说怎么也像少了个什么东西,原来好几天没听到他叫卖了。”
赵德昭接过炒粉,呼啦呼啦几口吃完。味道确实不错,还加了肉末和香菜葱花,香喷喷的。
吃完,赵德昭问周围的人道:“你们看见唐牛儿了吗?”
周围的人也迷迷糊糊道:“好像,没看见。”
赵德昭觉得郁闷,转身走开。老板娘热情道:“德昭少爷,有空多来吃炒粉哦。”五文钱收了十文,老板娘乐滋滋的。
走到家门口,看见青龙帮派的暗桩。赵德昭问道:“你看见唐牛儿了吗?就是卖果饼那个小厮。”
暗桩想了一下:“好像,有几天没看见了。”
赵德昭道:“那麻烦你去他家打听一下。他的家你知道在哪吧?看看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需要的话我去帮助一下。”
“不敢当,小的马上就去。”那暗桩拱了拱手,下去了。
傍晚,那暗桩回来禀报:“姑爷,小的去了唐牛儿家,他家什么东西都没了。问周围的人,说是他爷爷去世了。一个富贵人来安葬了他,然后把唐牛儿带走了。”
“富贵人?是谁?”赵德昭疑惑道。他可知道唐牛儿爷孙两在这里住了很久了,从来没听说过他们认识什么富贵人。
“周围的人也不清楚。只知道那个人很有钱,还有手下。他买了一口好的棺材,坟头还立了碑。还给唐牛儿好吃的。对了,唐牛儿叫他干爹。”暗桩回答。
“你去看了那个碑吗?写的什么?”赵德昭问道。
暗桩苦笑道:“姑爷,小的不识字。”
赵德昭道:“算了,没什么。以后我自己去看看。辛苦了,这里是一串铜钱,拿去买酒喝。”
“小的谢谢姑爷。”暗桩感激地接过铜钱。
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赵李氏关切地问道:“我的儿,你怎么看起来脸色不大好?”
“娘,我没事。就是刚知道,唐牛儿爷爷去世了,他也跟着一个富贵人走了。”赵德昭勉强笑着。
“唉~愿他爷爷下辈子投个好胎。”赵李氏闭目念了一段经。
赵德昭扶着母亲进堂屋,看见早摆好了饭菜。心头好像有点堵,导致他的胃口不大好,剩了很多。
赵李氏堆着笑脸,不停地开解儿子:“我的儿,逝去的已经成了过去。那个人既然是富贵人,唐牛儿跟着他大抵是不错的。你就放下心吧,你难受、娘更难受。”
赵德昭忽然把头埋在母亲怀里:“谢谢娘。”鼻音很重。
赵李氏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不停地拍他的背、温言暖语地安慰他。毕竟,这个时候的赵德昭,还没满十五岁呢,还是可以在娘面前撒娇的呢。
唐牛儿水性好,是他把这具身体从河里捞出来的,可以说是有救命之恩。而且他一直是他的小跟班,随叫随到、任劳任怨;是赵德昭重生后最亲近的人,已经有点离不开他了。虽然听说他是跟富贵人走的,赵德昭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唉~但愿他过得好吧。”赵德昭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娘,我没事了。”赵德昭抬起头来,展颜一笑。
赵李氏捧着儿子的脸:“我的儿,你的心好,顾念他这个穷苦人,时常照顾他的生意;还给他爷爷请大夫。娘相信,以后你还会见到他的。嗯,把这些都吃完吧。”
赵德昭心放开了,就再次风卷残云起来……
第二天,赵德昭来到唐牛儿住处。这是在贫民窟边缘,两间破败的茅草房。一间唐牛儿和爷爷住,一间是灶房,是杜爷爷做果饼的地方。旁边还放着那个篮子,干干净净的。
赵德昭提起篮子,走出去问了邻居。然后来到唐牛儿爷爷的坟墓,只见坟墓还是很规整,还有一个小拜台。前面确实有个墓碑,上写:“杜爷爷之墓。孙唐牛儿立。”
“怎么是杜爷爷?难道他不姓唐?”赵德昭边嘀咕边对着坟墓鞠了三个躬:“唐、哦,杜爷爷,您安息吧。以后有机会,我会照顾唐牛儿的。”那个满脸皱纹的和善老头的面容一闪而过,就消失在天地间了。
说完,把那个篮子放在墓碑前,转身离去。
在赵德昭收敛心思,全力备考的时候;从小疼爱他、呵护他的堂姐赵灵儿,已陷入人间地狱之中。
赵灵儿的丈夫文定魁,说起来是个秀才,其实还是很有水分的。他家和许知府夫人家是近亲,祖上也中过进士,当过知县、知府,在当地很有权势。
他的秀才功名,实际上是潜规则来的。当然他还是有点基本的文才,童生还是合格的。
文定魁有四兄弟,他行二。大哥读书不成,家里出钱到国子监捐了个监生(相当于举人功名),准备外放一任县丞;再花大笔钱升知县,三年可以回本、而且家族权势更加强大。
这样,文家在临江府可以说是权势滔天;加上和许知府的姻亲关系,可以说是临江府土皇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