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纨绔少年的浪子回头(三十二)(1/2)
第六十三回 炁的巨大收获!
感觉儿子身体回暖,牙齿也不打战了,赵李氏才开始问起话来:“我的儿,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赵德昭老老实实回答:“娘,昨晚儿子收获巨大。首先儿子功力突破,却意外地以武悟文,发现了做文章的终极奥秘!也因为如此,儿子有充足的信心面对科举,一定过关斩将、直达顶峰!”
赵李氏欣喜道:“我的儿,这真是太好了!不过,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呢?”
“因为,儿子又以文反悟武,发现了练武与做文章的共性。”这时,李四娘再给赵德昭喂了一碗热肉汤。
“什么共性?”赵李氏好奇地低声问道。
赵德昭也低声道:“就是练武与做文章都要有——韵律感!”
赵李氏本就聪慧异常,号称女进士。儿子一句话,她像打开了一道尘封的大门,豁然开朗、眼前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她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也为自己骄傲、因为这个儿子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
“所以,儿子要去天地间体验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还有寻找韵律感。而在雪地里,儿子又感受到了极为罕见的‘炁’!”
赵李氏博览群书,对于“炁”的事情也略知一二。但她也知道,极少有人体验到炁;儿子意外体验到,确实是极大的造化。
赵德昭贪恋地在母亲怀里拱了一下:“娘,我们回房去吧。”
赵李氏点头,井井有条指挥道:“四姐,去我房里燃几个火盆;锦儿,再拿一床被子顶在我们母子头上;九叔去开门吧。”
一切就绪,赵李氏拥着儿子,顶着被子,一步一步挪进垂花门;再从抄手游廊走过,进入正堂,来到她的卧室。
卧室里温暖如春,赵李氏还是舍不得放开儿子。她挪到床上坐着拥抱着儿子,两只手不停摸儿子的手脚。她要让儿子冰冷的手脚都暖和了才会放开。
母亲的床上确实很温暖,赵德昭恢复得更快。
“锦儿,去少爷房里取来新的中衣和外衣,还取一件大锦袍来。算了,小衣也换了,身上这件就不要了。”赵李氏絮絮叨叨。
锦儿蹦蹦跳跳跑出去,一会儿抱着一大堆衣物跑进来。赵李氏把儿子脱得光溜溜的,赵德昭还有点害羞;赵李氏笑道:“你是我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娘给你穿的衣服,害什么羞嘛。”
她细心摸了摸儿子的胸口和背心、暖呼呼的;再摸摸儿子的手脚,暖和了。于是开始给儿子穿上小衣、中衣、外衣,再披上厚实暖和的带帽锦袍。穿衣过程中,她眼里浮现出婴儿时的赵德昭,不禁流露出极度慈爱温和的眼神。
赵德昭离开了母亲怀抱,站在地上活动了一下手脚、左脚还有点麻木。仔细感受,那个炁子和丹田之间形成了势均力敌;而两者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类似胎儿和母体之间的“脐带”,丹田通过细细的“脐带”缓缓吸收着炁子的能量。
赵李氏穿好衣服,也下地来。母子两坐在桌前继续聊着。
“娘,今天恐怕不能去县学了。”
“昭儿,这么大的雪,马车都不能通行,县学先生也去不了。”
“只有等雪小了再去请教贾先生了。”
“对了,儿子也,你还没说炁是怎么把你弄成这个样子的。”
赵德昭站起来,边活动身子边说道:“孩儿感受到炁,立即就想吸纳它,就试着打开三十六个死穴。”
赵李氏奇道:“为什么是死穴?是谁告诉你的?”
“是一个真人。他八十多岁了,看起来最多四十岁。鹤发童颜,飘飘欲仙。”赵德昭把武当山道长夸大了。
赵李氏马上打了个稽首:“无量寿福!”
后世赵德昭去武当山,对着道长打个稽首:“无量寿佛!”
好为人师的道长足足对赵德昭做了半个小时的“科普”——原来应该是“无量寿福!”
“无量”指的是“三无量”,分别是无量观、无量寿、无量福。三无量在很早时期的道经里就出现过,乃是一种境界。地球时空的那个时候,佛教还没传入中土呢。
这个时空同样如此,佛教一直到王莽篡秦、以汉代秦后才传入中土。三无量境界比它早了五百年!
所以,道家怎么会说“无量寿佛”?
体验到“炁”,赵德昭对武当山道长感激得无以复加,遂跟着母亲打了个稽首,口诵:“无量寿福!”
“七十二个生穴,埋藏较深,防卫固若金汤。而死穴,浅表于肌肤,易受攻击,也易于吸纳天地之炁。孩儿一一试验,最终把涌泉穴打开了一丝缝。没想到,那炁子能量太狂暴了,进入经络,横冲直撞、差点毁了孩儿的经络和丹田!孩儿关闭涌泉穴,调动全身内气与之抗衡,一直折腾了一个半时辰,才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而在与炁子进行博弈融合中,孩儿就成了这个样子。”
赵李氏心疼地抚摸儿子脸上的伤痕:“虽然有大造化,可实在太凶险。我的儿,以后可不要这么冒险了。”
母亲柔嫩的手已经有了茧子,那是给赵德昭做衣服产生的。赵德昭心里一热,把母亲的手压在脸上:“娘,孩儿一定注意。毕竟,这个没有师父教,孩儿是第一次尝试。”
赵李氏诡异地笑道:“哼!第一次。说说,你在梅园和那个小娘是怎么回事。”
赵德昭扭捏道:“娘,您不要问嘛。”脸腾地红了。
赵李氏呵呵一笑:“要不要娘去给你提亲?”
“唉~我和她,身份地位,天差地别。”赵德昭惆怅道。
“我的儿,你中了进士,哪家的女儿娶不得!”
“是的,娘,我还小。等到了爹爹娶您的年纪,我一定中进士的;那时候我一定娶个好儿媳来孝敬您。”
听到儿子暖心的话,赵李氏眼中有思念、哀伤,还有慈爱。
李四娘在外禀报:“小姐,饭菜做好了。”
赵李氏道:“里面暖和,搬进来吧。”
李四娘和锦儿流水似的把丰盛的饭菜端进来,给母子两盛好饭,然后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