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纨绔少年的浪子回头(二十四)(1/2)
第四十七回 火爆的《西游记》
唐文仲掌柜回到茗香书屋,立即关门闭户,设下严密防卫;然后召集五个最高层到密室开会。
五个高层,分别刻版一人杜主管、审校一人房主管、印刷一人肖主管和两个销售(分别省内销售陈主管和全国销售乌主管)。
唐掌柜把《西游记》分成五部分,让他们分别阅读。
一翻开书页,看了不到三分钟,五个人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他们如饥似渴、急吼吼地把自己的二十回看完,眼巴巴地盯着其他人,希望赶快交换看。
全国销售乌主管最先冷静下来:“唐掌柜,您哪来的这部奇书?作者是谁?”
唐掌柜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笑道:“各位,感觉怎么样?”
大家齐声道:“好,很好,实在是太好了!”
“这部书,是一位隐居高士所著。他不欲世人知道他的名讳,打扰他的创作。故他取了个笔名,曰‘寿南山’。此书,他也就仅仅写了一年(赵德昭实际只默写了不到一个月)。由于他和本人有缘,就将此书交予本人出版。以后,还会有新的大作问世。”唐掌柜捻须,故作高深状。
乌主管概叹:“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读到这么好的书。再看其他话本,狗屎!唐掌柜,这部书,我有信心全国大卖!”
陈主管也道:“我自己都要买几部,自己收藏和送与族人欣赏。省内,至少需要十万本!”
唐掌柜呵呵一笑:“你们两位,估个销售价吧。”
两人眼珠乱转,低声商量了几句,乌主管道:“唐掌柜,我建议,就按二十回一本,陆续出版销售。这样,可以吊胃口,引起大家的追更。价格嘛,一本五两银子。”
杜主管道:“我有一点不同看法,我建议十回一本,每本三两银子。这样,大家追更的急迫性更高。”
唐掌柜道:“两位主管说得好,我看京师、应天府和省城按十回一本三两银子;其他城市按二十回一本五两银子。我们全国每个省都有印刷出版工坊。刻版期间,全国造势。由我们临江府茗香书屋统一刻版,由镖局秘密送到各省印刷工坊;然后各省同时印刷。各省都一次性印刷十万本以上,全面发行;迅速占领市场,免得别人模仿出版。”
几个主管翘大拇指道:“高、实在是高!”
江南应天府,各个茶楼酒肆、青楼书院,不期然出现了一些看起来有身份的人,在莫测高深地聊天。
“你听说了吗?昆仑山有块巨石,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上有一般人认识不了的字迹。有个隐士高人,揣摩三年,写了一本堪称古往今来第一奇书。写完,那巨石忽然飞上天去,补上了天上的一个窟窿。”
“有这么夸张吗?巨石,还会补天啊?”
“据说,那是女娲炼制的补天石,多了一块遗留在昆仑山。但几年前天上动荡,出现了一个漏洞。需要它回去补天呢。”
“那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是写晚唐高僧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的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战胜无数妖魔鬼怪,终于成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成佛!”
“玄奘大师是个和尚,他能战胜妖魔鬼怪?”
“观音菩萨送给他三个徒弟,一个是猴精,一个是猪精,一个是天神贬下凡界。是他们保护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
“哇!还有猴精、猪精呀。不过,玄奘大师能走那么远吗?”
“观音菩萨把一条犯罪待斩的小白龙变成一匹白龙马给玄奘大师当坐骑呢。”
“喂喂喂,这本书好久出来?在哪儿买?我都等不及了也。”
“是茗香书屋所出,下个月十五公开售卖。”
“对了,那个写书的高人是谁?”
“世外高人,不知名讳、不辨行踪;据说已经活了五百岁了。所以特冠以‘寿南山’尊称。”
……类似的场景,在包括京师在内的全国省城和大中城市里都在上演,引起群情震荡、还演绎出了无数劲爆的八卦消息。这个推介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
始作俑者唐掌柜,听到各处反馈回来的消息,笑得胖脸挤成了弥勒佛。这次,他在京师茗香书屋总部大大长了脸;总部老板郭侯爷决定给他不菲的分红股,使他跻身董事局。
而真正的作者赵德昭,已经陷入文山题海,对科举考试发起最后的冲击!
所以,他对茗香书屋的推介活动,一无所知。
这个时代还是雕版印刷。首先,印刷工坊戒备森严,里三层外三层防得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杜主管、房主管和肖主管一起上阵,熬更守夜,监督刻字师傅。为了鼓劲,所有参与的人员工钱全部涨三倍,晚上还有夜宵。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这次茗香书屋下了血本,用了最好的梨木和枣木!
木匠师傅细心地把木材锯成一块块书本大小的木板,厚度统一在半寸。经过浸沤、干燥、刨平、抛光打磨,交给刻字师傅。
二十个写手书生先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誊写。他们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交给贴纸师傅,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压实、消灭气泡,然后交给刻字师傅(刻字师傅居然不识字!)
同样二十个资深的刻字师傅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板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一到二毫米。
刻字师傅的助手接着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木版,洗去木屑等,整个刻版流水过程终于大功告成了!
每个刻字师傅刻了五十块雕版(写手同样),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茗香书屋给他们发了丰厚的报酬。
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近两千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多次。
最后是整理成册,修边、装订,一本本十回本、二十回本就新鲜出炉了。
“吭吭,赵德昭,抬起头来。”贾庚儒的声音响起。
“啊,先生。学生昨晚做八股文入迷,今天有点打瞌睡。”赵德昭揉着眼睛,规规矩矩站起来。
贾庚儒点头:“唔,也好。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套进士考卷,你试着做一下,做完了才能回家。”
一个学生举手:“先生,学生可不可以和赵德昭一起做?”
“呵呵,是司马岚啊,你倒是有进取心。好吧,你也留下来。”贾庚儒见这样好学的学生,老怀大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