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忙道:“我们中有个叫郭任的人,他已经从于鑫那里得知了皇上的打算,甚至还打听到了内情,这次盐业变革,最大的问题在于,盐业的发展,根本无法满足平民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能将这一点弄清楚,那么第一个功劳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朱允炆听得一头雾水,道:“大明的盐业,是不是做得太差了?我们现在的工艺,还在使用,那历史上,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郭任所说,速度的确很快,因为盐矿的产量不够,所以市场上的盐矿越来越多,导致盐矿价格越来越高,如果让更多的人来生产,恐怕会影响到田地的发展,到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齐泰答道:“以前的时候,盐业都是由政府来掌控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就崩溃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都是给了权贵,给了官员,给了商贾,所以政府只是收取了一部分的税收。”
“只是现在还不能收取,只有商人才能收取。”
“很多时候,那些大户人家,还有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拿不出足够的盐钱。”
“以往各朝,盐业并不是由官府直接管理,而是商人和富户们,见盐业利润丰厚,便让他们的奴仆,大规模地制造。”
“我们中法,对军方有利,但也会减少盐税,甚至是食盐的销售,都会增加食盐的价格。”
他缓缓开口。
朱允炆又道:“难道不能将盐矿的产量,分配给那些富户和商人么?”
“皇上要的是钱。”
黄子澄说道:“一旦授权给他们,他们一开始或许会畏惧于皇帝,不会逃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变得不确定。”
朱允炆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还真是够棘手的。
想要对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改良盐业,一条是改革盐业。”
黄子澄接着说道:“第一条路,我让郭任去找盐使,打听一下现在的制盐方式,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从长计议。”
“我会尽力的。”朱允炆回答。
齐泰本没对朱允炆有多好的主意抱有希望。
皇长孙并不具备这样的脑子。
后来治理国家,朱允炆完全依赖于他们,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架势。
“我们大本殿,有着许多典籍,都是与盐有关的,请长孙有空,将这些典籍都取来。”
齐泰补充了一句。
“好!”
朱允炆微微颔首。
对于朱允炆,他们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为了能让朱允炆登上皇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另一边。
朱允熥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他并没有和蓝玉交流。
蓝玉等人虽然能打,但在战斗上却是一窍不通,所以朱允熥也就不管了。
然而朱允熥刚刚走进大本堂,便听朱炫开口道:“二哥,要不要我们试试,为陛下分担一下压力?”
当初在巷子里的时候,朱炫就说过,二哥能行。
为的就是让朱允熥立下大功,让朱允炆黯然失色。
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次围剿之后,他更是不希望朱允炆得逞,而且,他可以预料到,朱允炆一定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朱允熥看着朱炫,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