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北新泾监狱新收集训(1)(1/2)
(1)
从上海东部的提篮桥监狱,横跨上海市区再到上海西部的北新泾监狱,全程虽只有三十多公里,但押送我们的大巴却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还多,幸好一路没有鸣笛,能让我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已经阔别一年之久的这座城市,虽然开庭时也出来过,但那时是在封闭的箱式小面包车上,和现在直观的感觉完全不同。
隔着铁栅栏外的车窗玻璃,曾经熟悉的城市街景在我的眼前匆匆地闪过,感觉是这么地近,却又是那么地遥远……
北新泾监狱的前身是原国民党上海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1949年11月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1950年5月变更为上海市北新泾劳改农场,1955年4月被编为上海市第七劳动改造管教队。在大练钢铁的年代,第七管教队也在里面建立车间,让犯人加工一些简单的钢铁制品,后买来设备扩大规模后直接生产起了钢管,由此,1958年7月被改名为上海市劳动钢管厂。1983年8月严打时又升格为上海市第七劳动改造支队,七支队之称由此而来。1995年6月又改名为上海市北新泾监狱,但对外仍沿用“上海市劳动钢管厂”的名称。
我们这一批分配去北新泾监狱的犯人一共是27个,车子驶进北新泾监狱厚重的大门后又通过一座大门,穿过监狱生产区域几幢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藤的厂房,再向左转弯行驶了一段路,最后停在了监狱东南面的一个僻静角落地带,这里有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楼,小楼四面围墙肃立,墙上有岗楼门口有狱警,戒备森严而又阴冷的死气沉沉。
这是真正的监中之监,狱中之狱!
这就是令北新泾监狱犯人闻风丧胆的“大八监”,今后我将有幸真正领教它的阴森和恐怖!
北新泾监狱前身在它最北面的角落里,有八间专门关押严重违规违纪犯人的惩戒室,对关在这里的犯人实行强制性管理,这里脚镣重铐等各种惩罚惩戒器具一应俱全,惩戒室阴暗潮湿终日无光,让关押者在受尽各种折磨中得到“深刻反思”后再“彻底悔过”。
惩戒室占用了监狱北面很大的一片空地,孤零零地显得宽大而又突出,所以当时的犯人都称其为“大八监”。监狱后来经过扩建改造和岁月的更迭,直到现在惩戒室已经搬到了监狱的东南角,“大八监”也已经变成了一座二层的小楼,但铁打的牢房流水的“兵”,对它的叫法却被犯人一代代地延续了下来,所以北新泾监狱的犯人包括队长至今仍称其为“大八监!”
“大八监”对外的正式名称是:北新泾监狱严管中队!
我们将在这里接受一段时间的新收集训。
“大八监”底楼的小监类似于提篮桥监狱的小监格局,一进入底楼大门,我们就被三人一间直接安排进了这些小监。楼道一排六个小监,背靠背反面再一排六小监,一共十二间,即使全部关满也只能关36个犯人。小监的大小高度等都和提篮桥监狱的小监差不多,我怀疑就是照着它样子造的。但“大八监”的楼道格局又跟虹口看守所的楼道格局一样,也是四面环绕前后贯通,也是每个小监对面的走道墙上开着一扇窗户。
我估计上海所有新建关押犯人的场所大概都是这种建造模式。
北新泾监狱的“大八监”底层,就是临时关押像我们这样一批批从提篮桥监狱分配过来的新犯人,在这里让新犯人在真正劳动改造前,接受和集训一段时间监规监纪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同时也给所有新犯人因看守所长期关押后的一个身体适应过程。这段时间跟在提篮桥监狱一样,算是临时过渡,但因为属于监狱自己的定点新收集训,所以要比提篮桥监狱更加的规范和更加的严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