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听闻后一愣,警惕心瞬间飙到最高。
先赵后楚,由西而东,由近及远,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这种军事机密便是朝中大臣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知晓,他景昭又是如何得知的?
他再一次放下手中竹简,双手交叉支撑住下巴,直勾勾的盯着韩初槿:“何以见得?”
因为历史上就是这样的。
啊当然不可能这么回。
“如今关东几国中魏最弱,几乎对统一战争构不成障碍,但其地扼中原,先灭魏容易促成其余各国的合纵。齐、燕也较弱,对统一战争也构不成严重障碍,且距秦较远,各个击破自然不能从齐、燕开始。
唯楚、赵两国较强,各个击破的关键就是要避免对楚、赵同时作战。楚实力雄厚,距秦较远,先打楚势必旷日持久,左翼侧后易受赵军威胁,有陷入两面作战的可能。
相反,赵距秦较近,其军战斗力甚强,是秦军东进的首要障碍,先打赵不易引起各国的恐慌,右翼同楚国之间有魏作缓冲,又有嵩山和伏牛山脉作掩护,且楚刚刚迁都于寿春,一再回避秦军,无意西向与秦为敌,因而可稳妥地避开两面作战。
所以,各个击破首先从赵国开始最为有利,一旦破赵,便掌握了全局的主动权:魏变成囊中之物,可随时顺手牵羊;楚国失去了赵国的呼应,比较容易解决;齐、燕更加孤危,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再者,其实秦赵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不算之前的长平、邯郸几次战役,自秦王政十一年起,秦也曾四战于赵,二败二胜,关中诸国早已对秦赵之战习以为常,所以便是再与赵国发动战争也不会引发其余诸侯的恐慌而导致连横。”
嬴政哼了一声:“说来容易,那赵国有一员猛将名唤李牧,便是我大秦铁骑也在他面前吃了不小的亏。你如何保证先攻赵不会陷入如邯郸之战一般的持久战?”
“赵国是有一名猛将,但,也只有一名良将。”
话不用说完,但双方都明白其中的深意。景昭对大秦策略的了解程度让嬴政愈发感到了恐惧和危机。
散千金而赂群臣,以愚君王之耳。
秦王政十年,李斯、尉缭共同提出的策略。
那时景昭应当还是个孩童才是。
“如何除去李牧。”
“在下听闻赵王迁有一个近臣名叫郭开,深得赵王信任喜爱,然其见钱眼开,好色成性,只要稍加引诱,便能为我大秦所用。”
景昭说的方法,居然正是嬴政的打算。
太恐怖了。
“便是要先攻打赵国,先生又有何指教?”
“我猜,在王上的打算中,那李牧应当是活不了了的,但如此良将,被奸臣所杀实在可惜,若能收归我大秦,大秦必将如虎添翼。
此其一,其二,王上可以特别训练一支军队,锻炼其在夜间突袭的能力,在对赵国进行该军队完全信息封锁的情况下,指挥其在夜间发动奇袭,此招可以加快我军攻赵的速度,且会在赵军中产生恐慌,动摇赵军军心。”
“哈哈哈好!”
不得不说,景昭确实厉害,出自韩非子但又不局限于韩非子的理论,竟连军事都有涉猎。
大军在外,吃喝拉撒每走一步都要钱,若能早一点攻下赵国,国库支出就能少一点。景昭确实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敢问先生如何让李牧归顺大秦?”
“其实王上先前不是做过类似的事情吗。”
先将人绑来,若愿意留下,为大秦效力,那便封侯拜相,若不愿,大秦就是他最后的“归宿”。
韩初槿歪着头,笑眯眯的看着嬴政。
兵临城下,强抢韩非,抢了便罢了,还不看好自己手下的狗,害的她的韩非客死异乡。
嬴政自然知道韩初槿在说谁,想到他和韩非的关系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