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 章 泰峰从容不迫,显平指出关键(1/2)
毕瑞豪正在省城的农科院和省种子公司谈判,接到了沈鹏的电话。“东洪县的情况有些复杂,你尽快过去一趟。”简短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得他心头一颤。挂断电话后,他还是没有回到县里,而是从容不迫的继续赶往了省种子公司的会议室。
坤豪公司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将东洪县农资公司的生存空间无限压缩以至于接近破产,绝对不是仅仅外界传闻的那样靠的全部是关系,这里面少不了毕瑞豪这个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灵活头脑,毕瑞豪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这次谈判是一次竞争性的谈判,动手晚了,东原市农业局的农业生产公司必定捷足先登,只要拿下了良种的代理权,就算是东原农业生产公司想要卖良种,也必须从坤豪公司里面进货。
在省种子公司的会议室里,空调外机嗡嗡作响,毕瑞豪身着笔挺的西装,神情专注地与一众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展开谈判。省种子公司非常重视东原市场,总经理易如礼亲自接待,对毕瑞豪一行的到来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在双方一阵客套之后,双方的部门负责人又进行了对接,毕瑞豪说道:“易总啊,我们坤豪公司和咱们省农业系统合作了也不是一年了,无论是咱们省种子公司,还是咱们农科院、植保总站大家的合作非常愉快,特别是在咱们各位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坤豪公司已经承接了咱们种子公司在东原60%的销售任务。由我们作为良种总代理,是可以实现双方双赢局面的好事。”
易如礼说道:“毕总啊,坦诚的讲,如今农科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一些民营良种培育机构,也有不错的市场产品,我们作为省种子公司,开拓市场迫在眉睫……,特别是咱们省内不少群众和农户,依旧沿袭着祖辈留下的传统,习惯把自家收获的玉米留一部分当作种子。可从科学种植的角度来看,这些自留种根本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良种。”
易如礼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份厚厚的研究报告,指着其中的数据,“您看,经过我们农科院专业培育的玉米种子,无论是抗病性、产量还是品质,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是没有任何的,这些数据已经表明,我们的良种都远超农民自留种。但农民们受传统观念束缚,对花钱购买种子存在抵触心理。”
在省内其他各地市,新粮种的推广工作主要由当地植保站、农资公司和农资生产公司负责。然而,东原市却独辟蹊径,坤豪公司利用卖化肥积累起来的销售渠道像裂变一样,迅速挤占了市内各县农资公司的份额。东洪作为全省首屈一指的农田种植大市,种子公司的领导对东洪市场极为重视,也是看重毕瑞豪的支援,种子公司的领导绕过东原农业开发公司和下属的种子公司,直接多次到县里为毕瑞站台,将他视为打开东原市场、推广良种的关键人物。
谈判是顺利的,毕瑞豪正与省种子公司进行最后的协议签署,双方敲定了由坤豪公司作为东原良种代理的各项细节。当晚,农科院和省种子公司的领导设宴款待,植保总站、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也悉数到场,大家推杯换盏,围绕良种推广展开热烈交流,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毕瑞豪在觥筹交错中,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次日清晨,阳光透过酒店的窗帘缝隙,刺得他头疼欲裂。他强撑着起身,简单洗漱后,匆匆在楼下扒了几口早饭,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返回东洪的路途。从省城到东洪县委大院,一路的颠簸让他愈发清醒,也是搞不清楚,这李泰峰找自己究竟为了何事。
东洪县委大院里,李泰峰正在和刘进京谈话,委托刘进京代表县委去省城探望一下人大主任老焦。似乎压根不存在什么即将被停职的消息。
这位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领导,越是在危机时刻,越展现出沉稳与镇定。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工作,将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仿佛这样就能将内心的焦虑驱散。
当毕瑞豪推门而入时,李泰峰下意识地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瑞豪啊,你可是姗姗来迟啊。”他的语气平静而温和,“水利局的连心局长,还有东投集团的胡晓云总经理马上要到县里来,待会我得和他们见上一面,所以咱们这次会谈的时间只有20分钟。”
毕瑞豪听到胡晓云,微微一愣,但连忙恭敬地回应:“泰峰书记,实在不好意思。昨天接到电话的时候啊,我正在省城落实您的指示啊。我和省种子公司已经签订了东原良种总代理协议,以后除了东洪之外,其他各县,只要是省种子公司的良种,都是从我们坤豪公司发出去。昨天易如礼老总亲自办招待,我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不然,我肯定连夜就赶回来了。”
李泰峰轻轻摆了摆手,说道:“易如礼嘛,我很熟悉啊,他以前在农业厅担任发展处处长,工作能力相当出色。后来调到农科院,虽说农科院是事业单位,但也给他解决了副厅级待遇,现在又去种子公司,去拿高工资去了嘛。”提及“厅级待遇”这四个字时,李泰峰的语气波澜不惊,仿佛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市人大副主任的李泰峰,同样是副厅级干部,副厅级,没什么了不起的。
毕瑞豪挺直腰板,神情认真地说:“书记,要保持住吨粮田建设的宏伟目标,种子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种子问题不解决,想要保证亩产千斤,简直比登天还难。咱们东原的农民,祖祖辈辈都习惯自留玉米种,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科学种田的要求。以后,只有从我这里售出的种子,才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正规良种,其他渠道的种子,统统都是假冒伪劣!”说完之后又补充道:“现在假货太多了,隔壁市那个假酒,喝死十多个人,枪毙了两个。种子啊,也有假的。”
李泰峰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现在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思想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他们习惯了自留玉米种,就连小麦也是如此。依我看,农业局下一步要提前介入,充分发挥县乡农业机构的影响力。必要的时候,联合各村党支部,把新粮种的种植任务合理分配下去。这可不是县委县政府强迫大家,实在是农民们的知识水平和对农业种植的认知参差不齐。只有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新粮种的推广工作才能迅速开展起来。”
毕瑞豪心中大喜,李泰峰的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尽管他的销售渠道已经覆盖东洪、曹河两县,在其他各县也有了一定的业务进展,但农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习惯,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阻碍着新粮种的推广。如果真能借助各村的力量强行摊派种植任务,那粮食种植面积和种子销量自然就能得到保障。
“泰峰书记,有您这番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毕瑞豪激动地说,“和种子公司签协议的时候,他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啊,我必须完成保底销售目标任务。要是完不成,明年他们就会取消我的总代理资格。”
李泰峰坚定地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东洪县,县委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强大的号召力嘛,咱们的农民也是通情达理、有觉悟的。我回头就给连群同志写个批示,让他全力配合你做好良种推广工作。”
两人交谈了10分钟后,李泰峰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两口,缓缓说道:“瑞豪,县里工商联最近正计划筹建东洪县商会,我听说你对会长这个职位很感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