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芝好不容易熬完算术课,接着就得上文字训诂。
大汉教育只分了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需要先学识字算数,后学《孝经》《论语》《九章算术》,如果学有余力,还要修习《诗》《春秋》等经典,并要学习礼乐。
其中,对于董芝这个年纪的学童来说,识字最为重要。
当然重要了,因为针对入读大学的史学童,汉初要求识九千字以上才能毕业。后来要求降低,那也要五千字以上。同时,要担任尚书、御史、史书令史等职位,那得通晓六体。
何谓六体?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是的,意思是,你想当官?那你需要通晓古今文字。
但是大学是深入学习经学的时期,所以这些学习任务基本压在小学阶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入学半年内,董芝这些学童要把《急就篇》两千多字都给学了。这大概是现代小学三四年的学习量吧。
虽然董芝是个女童,不能在外朝任职,但她在学馆的学习进度,不会因为她的性别有差别。
所以,丁先生从“袍襦表裏曲领帬”开始讲时,董芝的脸就皱了起来。
前面还有好多没上呢,这可怎么办?
但她没时间担忧,因为丁先生开讲了,她只能认真听讲。
在习字的时候,丁先生忽地叫道:“董文姜,你上前来。”
董芝忐忑地上去了,恭敬地等着丁先生训她。
她字丑,因此挨打不是一次两次的了。
她从小被娇惯,这几年当人的经历里,挨打都是入学这两个月里先生赐予的,但她万万不敢说什么“我阿父都没打过我”。因为在学堂里,先生们就是她的父母。
丁先生盯着她生病前交上去的作业,轻声细语地说:“董文姜,你这字还得多练。”
虽然知道董芝是董慈的女儿后,丁先生实在不太敢管她,但看她写的这字吧,又实在不能不管。
大小不一,东倒西歪,粗看一片凌乱,细看更是没有一个字是正的。
董芝唯唯:“先生教训得是。”
“你习字时可有什么困难?”丁先生又问道。
习字该说的要点都跟董芝说过无数遍了,但她总是不得要领,丁先生也有些急。
这字写成这样,就是董慈不找他麻烦,他也不能让董芝这么下去。这不是砸他招牌吗?
董芝茫然地想:困难?什么困难?脑子懂了但手没懂?先生会想听这个吗?
她想了半晌,才说:“我觉得竹简不好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