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回 离经叛道(1/2)
第28回离经叛道
且说,钟先生对赵德辉施了体罚,赵德辉这孩子一时恼怒,竟然起了非智,要出血损招捉弄钟先生。
各位看官可能要问,不过是用戒尺打了手心两下,就要动这叛逆之举,赵德辉这小子也太坏了?
是,也不是。
让赵德辉心怀不满的,还有另一件事。
客观来说,光绪年间,仍是封建社会。封建,便有封建的规矩,便有封建的祖制。钟先生这老学究,自己饱读诗书,多多少少中过些功名,家中虽清贫,但也能保证两斗粮。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但凡条件过得去的读书人,绝不愿意做私塾的老师。
那究竟是什么,让钟先生接下来这门生意呢?这要从钟先生的性格说起。
钟先生虽然饱读诗书,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但家中亦有些崇尚西学的亲戚。一来二去,中西文化相碰撞,便让钟先生对当时的封建主流文化,有了更多的见地和抵触。
所以,当他听说青凝侯村的“大刀张老爷”和王义顺结拜弟兄俩,要开办起个中不中洋不洋的“文武学堂”的时候,心里既抵触又欣慰。
抵触是因为,他不知道这样的学堂,是不是还只教授些“之乎者也”的中学;他更不知道,如果自己要把更多刚刚掌握,尚未熟练的西学教给学堂里的孩子,这些孩子能不能接受;他还不知道,自己要是以传统的中学做主要教学,孩子们能有多高的接受度。
但他欣慰,因为“大刀张老爷”听闻他的顾虑时,满脸笑容的说道:“钟老师,我虽然是个武夫,一辈子舞枪弄棒,但心里最佩服的却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因为打天下靠武夫,把天下坐稳,却全要靠你们这些读书人。这文武学校的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全凭您老做主,甚至,如果将来学校规模更大,要招进更多的文科老师,这些老师怎么选,‘谁来教’的问题,也由您老全权负责。”
让钟先生更欣慰的是,当他提出自己唯一的要求时,即便这个要求“离经叛道”,“大刀张老爷”也应允了。
钟先生说:“张老爷,我就一个要求。我这一辈子,有个独子,独子却没能得继,只给我生了个孙女。适逢乱世,这个独生的孙女,将来或许是像如今的妇女一样,一辈子当个‘睁眼瞎’,但我更想她学些文化。如果您老能接受,我想把她带到‘文武学堂’。文,由我来教,让她读书识字长学问。至于她是不是个习武的材料,您老看。您老教他,我给您作揖,您老不教,我也不怪罪!”
“这……”是时,“大刀张老爷”听了钟先生的话,多多少少有些疑虑,“实不相瞒,钟先生,这个要求,我恐怕不能答应您!”
“怎么?”饱学如同钟先生,听到“大刀张老爷”直接的回答,也面露失落之情。
“不不不!钟先生,您听我把话说完。”“大刀张老爷”说道,“学文,听您老的,您只要觉得令孙女是个读书的材料,自可以来教学;但学武,我不敢应承。为什么呢?因为这学武,弯腰、抻腿、学姿势、摆架门,全要靠师傅口传心授,时不时的纠正动作,难免要肌肤相触。令孙女与老夫和老夫的结拜兄弟男女有别,真要示教了,外面难免有风言风语。我们这么大岁数,自且无所谓,但令孙女尚在年幼,过些年还要嫁人,此法恐怕是不妥吧!”
“这个……”钟先生终究少想了这一层,他点点头,“先生说的是,那就按您说的办,我教她中学,让她跟着其他乡里的孩子一起上课,这您没意见吧?”
“自是没有!”
这就是赵德辉对钟先生第二个不满的地方了。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小卫道士,他始终瞧不惯坐在教室一角的那个女孩儿。更可气的是,这女孩儿是钟先生的孙女,学的不赖,比自己要好。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