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
颜妍眼前一亮。
对呀!小祖宗这称呼小相公愿意叫,公公婆婆还未必觉得合适呢!
自己找不到理由拒绝,可以把问题丢出去嘛!
“那等晚上家里人齐了,再问问爹娘的意见吧。”
她就不信了,这么奇奇怪怪的称呼,家里大人难道还会全票通过不成?
“也行,那就让爹娘来定夺。”
林文川眼睛一眯,脸上笑意更盛。
小媳妇啊小媳妇,只要我一口咬死‘先生’这俩字让我头疼念不进书,你看看爹娘会听谁的?
嘿嘿嘿……
眼见小相公笑得还是那么得意,颜妍虽心有不爽,却也无计可施,只得转移起了话题。
“你现在跟我说说你的学业进度,以及学堂先生平常是如何授课的……”
有些学渣也不一定真是学渣,也有可能只是教学方法不适合而已。
就这几天观察下来发现,小相公明显不是蠢人,便宜爹也说了是个秀才的料,所以问题多半还是出在那些老夫子身上。
果然,在小相公滔滔不绝的吐槽中,颜妍没一会儿就明白了。
古代教学,讲究严师出高徒。
先生们甭管学问如何,上课时的脸那绝对是一个赛一个的臭,戒尺挥舞起来也没有一个会心慈手软。
可想而知,那些刚刚进学天真活泼的小学鸡们,见此情形后心理阴影会有多大?
再加上,先生们还信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啥都没讲明白就先让人跟个复读机似的,摇头晃脑的背背背、抄抄抄……
啧啧啧!
就这几样一叠加,你说能有几个正常孩子会喜欢念书?
更不用说青山县文人稀缺,各家蒙学私塾的先生基本都是那种死读书、怎么也考不上秀才的老童生了,其自身学问本来就有限得很,又如何指望他们的教学水平能有多高呢?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颜妍心里也有了数,回头便找系统参谋着出了一套课程表和备课方案。
考科举需要熟读四书五经,离不开背背背,这个没办法。
但念经似的死记硬背,和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趣味化的技巧去记忆,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效率效果,区别还是很大的。
经历过华夏应试教育的颜妍自然明白哪种方法更好。
另外,考试奖惩制度也得定一个。
这既是为了日常验收教学成果,也是为了让小相公习惯考考考,从而提升他的心理素质。
古代笔墨纸砚贵,普通私塾的先生平时检查学生功课,通常都只会抽问,很少出卷子。
考试的氛围感体验少了,学生们到了真考场就容易紧张发懵。
提笔忘字、发挥失常那是常有的事儿,有些心理素质特别差的,甚至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都有可能。
再加上考试的号房才丁点儿大,若是运气不好再抽中个臭号……啧啧啧,那叫一个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