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我们去礼部报名参加女官考试。
我们对路不熟悉,一边问询路,一边走。
“你们也是要去报女官考试吗?就是顺着这路往西走,到路的尽头左拐,不远就到了。我们小姐也是去报名的。”
一个婆婆说道。她似乎是大户人家的佣人。她的旁边,是一个素色衣衫的清秀的女子,想来就是她口中的小姐。
“谢谢婆婆。”我道。
“你们都是去报名的吗?那你跟我们一起吧。”
女子声音清脆,嘴角带着笑容。她一笑,眼睛弯成了弯月,是个很友善的姑娘。
“那最好不过了。”我道。
我们跟随着这个姑娘找到礼部。报名的地方设在礼部的大院内,虽然我们来的并不晚,可是已经有很多人排起了长龙一般的队伍,我们几个连忙站到了队伍的最后。
排队报名的,很不只是参加考试的女子本人,她们大多有丫鬟、婆子、仆人相伴,院子里熙熙攘攘上百人,好不壮观。我们百无聊赖的排队,一边望着前面报名的情形,一边随意的说着闲话。
“姑娘们,今年虽说是选女官,可也是进后宫充实后宫的。往年选秀女重貌重出身,今年选后宫女官重才,选择的标准虽然不那么一样,但是,实质上也没什么区别。姑娘一看都是才貌俱佳的良家女,该有一个良家子好好过一生。”
婆婆道,眼里头有些沧桑。
我一时不解,迟疑未语。
“婆婆,你怎么的又说起这个了?大家来报名都是有想法,希望能够选上的。您怎么说起这么丧气的话?”
未及我说话,那个小姐打断了婆婆的话,又旋即对我们微微施礼:“姐姐们,婆婆是看不得我离家,你们不要往心里去。”
“没有关系,婆婆也是好意的。”青菡接口道。
“我家三小姐性子好强,一心想为自己家里争光,才选择这样艰难的路。姑娘若是衣食无忧,不必非得走这样的路的。进了宫的女官,都是要满十年才能出宫的……”
婆婆受到了青菡的鼓舞,语重心长的说道。
“谢谢婆婆的好意。我们知道了。其实也不过想试试……”
我道。
青菡想一试才学,紫葶想结识贵胄王公,而我不过凑个热闹。对于人的束缚,未必是束缚的了我们的。
“官籍。康晓月,河南道洛阳人……”
我看着队伍最前面的人,将一页纸交到了登记的人手里。
第二个人,也依次将一页纸交到了报名登记的人那里。
“那个纸是什么呀?怎么来的?”
我问身边的女子。
女子很是诧异的望着我:
“那是官籍呀。”
“什么是官籍,哪里来的?”我问。
她瞪大眼睛望着我,似乎是不大相信我的话:
“你怎么连官籍是什么都不知道?官籍是官府发的,写着你的籍贯,你姓氏名谁。除了罪犯官奴,只要是良家子,都会有的呀。你看……”一边说着,她拿出一张纸递给我:“我的,任清雅,汴京人氏。天水朝十六年汴京府尹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