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铁铃古关生存者(1/2)
群峰之巅南下,跨过丛丛莽莽,直行约350余公里,背靠1000年前的太仓运河,有一片繁华的江南小镇,旧时代有一位著名诗人曾经写下“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的优美诗篇,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到这里追怀感思,或抒发戎马一生的感慨,或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还有的则是触景生情的由衷共鸣。
新历36年,著名的枫桥旁,久经时光考验的太仓运河上游不到1公里,孤零零地屹立着旧时代某一场战争中兴建的的城关。这位雅称叫铁铃古关,又名枫桥敌楼的老人,经历了旧时代最残酷的战争,又经历了新时代最艰苦的36载,就像一位立誓永远守护着古运河的卫士,坚挺不屈地杵在河边,展示传自先辈的忠诚。而在更多人看来,它用奋力与时光抗争留下的伤口,一点一滴展现着历史跳动的脉络。
与它一同诞生的葑门敌楼和木门敌楼则没有这样的好运,战火的凌辱和时光的摧残让这两个老伙计衰老地只剩下未曾风化的残基,如同某个老太太穿了20年的破棉裤。但残基也有用处,正是依托着铁铃古关和那些又臭又硬的残基,一个有着300余人的聚居地顽强地挺立着,抗争着这个时代赋予人类的命运。
人来人往,脚步匆匆。
这个时代早已无人有能力欣赏这3位千岁老人的悲情苦意。正如新时代从未听说有人还在欣赏遍地的诗情画意,还有人有心情去感受故人先辈留下的残垣绝壁中,跨越了时空和宇宙的空旷和寂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